logo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大学)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Urban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 Chongqing University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9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2019年11月25日

11月23-2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2019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250余所高校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微信图片_20191124223243

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主题,重点关注环境类专业发展战略、教育教学改革、高素质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通过聚集研讨、学术交流、共商协作,提升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微信图片_20191124223419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教授大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大会致辞并做大会报告。

张宗益校长表示,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技相济而衍重大。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的中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市正依托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在广阳岛片区筹建长江生态环境学院。学校的环境生态学科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次研讨会必将对提升我国环境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杨志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南开大学鞠美庭教授,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理工出版事业部副主任陈琪琳编审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

微信图片_20191124223252

会议设置了1个主会场,11个分会场,围绕新时代环境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环境类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环境类专业一流教材研究与建设等专题,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100余个主题报告。会议期间,60余名教指委新老委员出席环境类专业发展战略座谈会,就环境类专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路径进行了热烈研讨,深刻认识到环境类专业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人才培养上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191124224307

“新时代高校环境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的前身是“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是环境学科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会议。论坛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为抓手,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内容设计传统和有效的交流讨论模式,成为高校环境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育部要求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

此次大会在重庆举办,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重庆市正依托重庆大学筹建长江生态环境学院,力争建成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研究基地,高层次生态文明人才培养基地,高规格生态文明干部培训基地,高质量生态文明科技成果示范基地,高水平生态文明决策咨询中心。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战略重点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庆大学也积极行动,调整和优化学科组建了环境与生态学院,为研究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推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发展谋篇布局。

11月24日下午,此次盛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组委会副主任盛连喜教授代表组委会致辞。盛教授肯定了会议“以本为本”的宗旨,赞赏了会议形式内容的创新性,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类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素养、课程建设的创新举措、教学内容的创新思路、一流专业突出特征、高校体现的教学特色,解决了目前环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各高校教师间的联系。最后,组委会为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颁发锦旗,对学院在本次大会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祝贺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DSC07217

6位院士精彩观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贺克斌 院士

贺克斌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理论、技术、工程和管理方法,具有问题导向性、综合交叉性和社会应用型三大基本特征。国内国际的重大需求促进了高教改革,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发展需促进学科融合,深入研究不同介质环境污染的复合作用及不同尺度环境问题的交叉影响;深化材料、生物工程及人工智能等学科与环境学科的融合与推动,构建环境学科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方向是注重内涵式发展,实施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专业发展更加注重目标、需求与问题导向;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复合型、创新型与国际视野新模式;多学科交叉程度不同深化,全力打造环境新工科;加大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支持力度,促进学科大发展。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初探

任南琪 院士

任南琪

学校和企业的供需关系存在矛盾,需要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以实践能力为主,而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每个学校要有自己的定位。

我国环保产业是处于大变革时期,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从目前市场需求,我们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围绕城市环境系统、工业污染、农业农村污染三大板块都具有实践能力。

今后的发展趋势,应加强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结合,拓展交叉学科,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师资队伍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国际化水平,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人文艺术领导力提升,加强大国责任意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学生兴趣和创新驱动为牵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五维一体”发展措施。最后,教育改革要抓住教育的本质,本科生的教育真正抓到位,实现高校的首要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朱利中 院士

朱利中

朱利中院士从环境科学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战略的思考建议等角度探讨了学科建设、本科教育、新时代环境教育等环境科学学科建设的内容。

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应注重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提升不同学校的专业优势特色,强化本科教育与后续教育的接轨程度,增强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与改革应契合“国家需求、学科前沿、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方针,突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融合性及实用性,体现相关教材体系的先进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强调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要性,增强生态资源价值与生态文明理念通识课程中的实施程度,提高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以期培养“知道事、能做事、做成事”的环境科学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底盘与重要基础。


朝阳下的新工科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发展战略

杨志峰 院士

杨志峰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体现为一流大学多深造,普通本科多就业的整体趋势。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硬、实践创新强的新型卓越工程复合人才。在此目标下,学生知识体系要求融合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三个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并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项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思维和理论方法来解决环境和生态问题,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生态监测、评估、保育、修复、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技能。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涵盖环境类、生态类、工程类及综合类四大类,并包括教学实践、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特色性正逐步增强。当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仍存在专业辨识度有待提高、支撑与配套有待充实、深度与广度难以兼顾等诸多问题。未来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要化挑战为机遇,拓宽专业内涵,提升专业辨识度,共建资源共享,建立战略联盟。


新形势下环境学科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远航 院士

张远航

环境科学与工程其学科的内涵,就是要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实现人类和环境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环境学科要解决环境实践问题,生态环境要素要融入传统学科,并引领其他学科的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目标提供全方位支撑。环境问题的研究具有问题导向、也具有前瞻性。

我国的环境学科研究主要针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开展多污染物多介质跨行业全过程的协同创新,占据世界环境学科的学术高地。目前的环境教育主要困境是高质量供给不足,因此人才培养需要供给侧的改革试验。要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培养模式。突破环境学科的方法学并融入人才培养,创建中国环境学科问题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体系。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知识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需求。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和改革方向

王金南 院士

王金南

王金南院士从环境规划、战略和政策三个角度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5个阶段——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建立三大政策与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环境友好型战略、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

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这一环境战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符合国情的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王金南院士还提出了新时期管理体制、环保法制、生态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及全球管理制度等七大改革方向。

文稿:张倩、林子源、王颖幕、洪铭宇、张雨涵

摄影:鲍奕铭、胡源浩、刘霞、陈孟立、陆霖

上一条: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渝成立 下一条: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会会议顺利召开

关闭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版权所有 其他任何个人和团体严禁复制拷贝